野生类群的起源

   2018-09-29 中国牡丹全书袁涛11920
核心提示:在植物进化生物学中,包括牡丹在内的芍药属植物的起源问题是个难点。迄今为止,没有见过任何芍药属植物化石与孢粉的报道,因此,

在植物进化生物学中,包括牡丹在内的芍药属植物的起源问题是个难点。迄今为止,没有见过任何芍药属植物化石与孢粉的报道,因此,只能就芍药属植物的系统分类位置,从一般的生物进化规律进行一些推论。

(一)芍药属植物系统分类地位

根据近年来芍药属研究的新进展,国内外学者对该属植物已取得以下认识。

1、芍药属植物是个很孤立的类群

1735年,著名植物分类学家林奈在其分类学著作中,仅就欧洲植物对芍药属作了记载,迄今已有260余年。1840年,英国植物学家安德鲁斯(H.C.Andrews)根据从中国引去的栽培牡丹定了学名,即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距今将近200年。早期的研究者将芍药属归于毛莨科中,到20世纪初叶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英国渥斯德尔(W.C.Worsdell)于1908年以解剖学研究为依据,认为芍药属于毛莨科中其他属有较大差别,应将它从毛莨科中分离出来,独立成立芍药科(Paeoniaceae)。到20世纪50年代,一些学者从形态解剖、花部特征、胚珠结构、雄蕊发育、染色体特征、细胞遗传学特征、胚胎发生、花粉形态与外壁结构以及化学成分等不同侧面,充分证明芍药属与毛莨科的不同,单独成立芍药科的观点得到国内外普遍认同。此后,对芍药科的系统分类地位又曾有所争论,然而现在多数流行的系统已将芍药科提升为芍药目(Paeoniales),并得到许多植物学家的认同。对于芍药目的系统位置,则先后被不同的学者列入毛莨超目(Ranunculanae)、茶超目(Theiflorae)、或番荔枝超目(Annonanae)中,目前尚难统一。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揭示芍药属的特异性,如它的雄蕊群离心发育且具周位花盘,心皮厚,柱头宽,假种皮由胎座突出发育而成,染色体大型,基数5,胚胎发育早期有游离核阶段,而且有独特的化学成分——芍药甙与牡丹酚等。对芍药属植物的争论,反映了该属植物系统位置的特殊性和孤立性。


 
本文导航: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牡丹栽培
  • admin
    加关注0
  • 中国牡丹网
推荐图文
推荐牡丹栽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