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牡丹的由来与发展

   2017-03-28 菏泽牡丹喻衡23650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笑蕖争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戈戈五束素。……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自居易:“买花”)从以上这些诗篇里可以看出当时帝都长安栽培牡丹的盛况。这时,牡丹不但颜色种类多了,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奇变异和重瓣现象。“兴唐寺有牡丹一案,元和中着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紫白、白檀等,独无深红,又有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七、八寸。”(《酉阳杂俎》)“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一朵千叶,而且红。”(《杜阳杂俎》)。这也说明了,我国早在公元九世纪,便已经有了重瓣牡丹。
  到了宋代(公元960-1279年),牡丹的品种就更多了。欧阳修说;“洛阳家家有花,:而少大树,盖其不接则不佳。”这时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也由唐之长安而转移到了洛阳。这里面传说还有一段神话故事,据说武则天登极之后,正值残冬,同太平公主和女官上官婉儿赏雪,醉后下令要园中花木盛开,那时花神不敢违命;都在次日大放,只有管牡丹的牡丹仙子因为找不到主管百花仙子迟了开放,武则天根不高兴,便将长安的四千株牡丹贬去洛阳。”这个传说被李汝珍写进了他的《镜花缘》。《事物纪原》里也有类似的记载:“武后诏游后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故洛阳牡丹甲天下。”从而洛阳牡丹繁盛起来。“凡园皆植牡丹,盖无它,池亭独有牡丹数十万本。”(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欧阳修撰《洛阳牡丹记》记述了24种。他说:“姚黄”,是一种千叶黄花,为姚姓人家培育出来的,到那时还不满10年,极为稀少,每年开花三数朵。“牛家黄”,也是一种千叶黄花,是牛姓人家培育的,比“姚黄”稍小一些。“魏花”,是一种千叶肉红花,五代时,砍柴人从寿安山中掘来卖给宰官魏仁溥家的,一朵花的瓣数竟有700多片。同时,他又说:“于钱思公双桂楼上,见牡丹名凡九十余种。”其后,宋次道撰《河南志》,又谱牡丹20余种;至神宗时,周师厚撰《洛阳花木记》《洛阳牡丹记》两书,指出牡丹有109种:包括千叶黄花lO种,千叶红花34种,千叶紫花l0种,千叶白花4种,千叶绯花1种;多叶红花32种,’多叶紫花14种,多叶黄花3种,多叶白花1种。书中已记有品种性状的37种。并进一步指出“姚黄”的特点是:“色极鲜洁,精采射人。”“魏花”的特点是:“面大如盘,中堆积碎叶,突起圆整如覆钟状。”哲宗时,张峋又撰《洛阳花谱》3卷,所记牡丹119种,并叙其颜色、容貌及所以得名之原因(《曲有旧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牡丹栽培
  • admin
    加关注0
  • 中国牡丹网
推荐图文
推荐牡丹栽培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意见建议  |  鲁ICP备20210418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