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实羡慕菏泽人的生活,每每有牡丹相伴。
同样,在菏泽市,“中国牡丹之都”的众网友一致推举牡丹。因为,它不仅是城市的符号,有花开富贵的寓意,更是幸福和平、繁荣昌盛的象征,应时应景。“山东网红时代打卡新地标”,综合网友推荐以及多款主流文旅消费类APP得分表现,“曹州牡丹园”当仁不让,脱颖而出。你不得不感叹,一座城市与花有着如此亲密的关系。最重要的是,春来,牡丹花期将至,一年一度的“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扮靓城市,芬芳远播。
菏泽古称曹州,史称“天下之中”,是中国牡丹品种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牡丹栽植始于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栽培历史,牡丹自唐代被称为“国色天香”,便一直被人们视为国花。清建颐和园时,将牡丹花台命名为“国花台”。菏泽牡丹以其花大、型美、色艳、香浓著称于世。
千百年来,名人雅士无不争相诗诵牡丹,即使在寻常百姓家,没有花园,没有盆栽,至少可以在墙壁上悬挂一幅富贵图:一画绘五朵,颜色不相同,魏紫、姚黄之外,添上绛色、粉红和朱红,寓意“五世昌盛”。当然,必须多画几个含苞待放的花蕾,希望满满。足可见,牡丹在国人心中的地位。
有网友点评,“根据景区资料,从1957年初建,时至今日,曹州牡丹园总面积已达到1600亩,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牡丹品种最多、栽植面积最大、相关科研设施最齐备的牡丹主题公园。”
人夸曹州花最好, 始信方是王中王
周游曹州牡丹园,你可要做好细致的规划,这里景点众多,其中,南部的国花馆是国内唯一的牡丹主题博物馆,北部的四季牡丹厅为国内唯一可四季观赏牡丹的温室。以五大田牡丹观赏区为引,湖山景观区、野趣水景区、世界国花园景区、四季牡丹景区、十二花神景区等十二大景区,林林总总,国风园、国花门、国花魂、天香阁、桂陵碑、牡丹传奇及各类亭台水榭……三十九处景点,各有文化神韵。
立于观花楼,时空仿佛静止了一般。登楼远望,千亩花海尽收眼底,微风裹挟着花香的氤氲袭面。桂陵碑下,围魏救赵败庞涓,硝烟已逝,唯留花香弥盖久远,蒲松龄笔下的葛巾、玉版,“宫妆艳艳”,缓缓从花丛走来……
“山环水绕,林海观花”,漫步湖山景区,在山水之间、林木之间不经意便会发现自然栽植的牡丹,或生于岩石之中,或洒于山坡之上,尽显牡丹自然之美。跌水、花溪、花岛,亲水赏花,美轮美奂。那牡丹古谱展示区栽植着清朝以来的传统牡丹品种,与“曹州牡丹甲天下”“中国牡丹之乡”“天下第一香”等石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当然,游览牡丹园,一定不要错过“牡丹王”与“牡丹后”。“牡丹王”是一株非常罕见的独干型牡丹,干径10cm,花色为紫红色,千层花,株龄近千年,为园内最古老的一株大牡丹。立于牡丹台上,形体充满了阳刚之气,在周边牡丹的簇拥下,大有君临天下的王者之风。“牡丹后”是一株多干型牡丹,种植在山坳之中,满满的阴柔之美,周边是牡丹族拥、群山环抱,配以溥杰所题写的“天下第一香”石碑,深居宫庭的王后风采展漏无疑。
菏泽花语,城与花的热恋
牡丹,已经深深烙印在菏泽城市文化的方方面面。“菏泽牡丹甲天下,天下牡丹出菏泽”。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菏泽牡丹获得111个牡丹奖项中的81个。2012年3月16日,经菏泽市人民政府申报,中国花卉协会组织专家考察、评审,菏泽市正式获得“中国牡丹之都”的美誉。
在曹州牡丹园的中心广场,有一座高达的红色雕塑,唤作“国花魂”,是曹州牡丹园的主体雕塑,高16米,直径14米,象征着古老而年轻的菏泽,在新世纪更加充满勃勃生机,像国花牡丹一样尽情绽放。尤其,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国花魂”焕发别样风姿。驻足其上,不仅能领略到周遭现代派建筑带来的震撼,体会湖光、山水、花香带来的愉悦,亦能感受菏泽牡丹文化的厚重。
走在菏泽市的大街小巷,牡丹之名处处闻。有个行政区叫“牡丹区”,有座酒店叫做“牡丹大酒店”,有家医院叫“牡丹人民医院”,甚至,即将开通的菏泽机场也被命名为“菏泽牡丹机场”……还有居民区,甚至,一些产业命名皆与牡丹密不可分,“花冠酒业”“国花学校”“国花大道”……可见一斑。
自1992年起,菏泽市每年定期举办“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原菏泽国际牡丹花会)”,不曾间断。一年一度的“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是一项融文化展演、旅游观光、经贸洽谈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文化旅游活动,全方位展示菏泽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方面的发展成果。
现今,与牡丹相关的面塑、雕塑、雕刻、书画、剪纸、音乐、戏剧作品和服饰、起居产品,交相辉映,诸多牡丹文化元素已经汇成了系列牡丹文化品牌,共同成为菏泽牡丹名片重要的元素支撑。
牡丹文化,是一种经济振兴的模式
游览曹州牡丹园,或许,你会惊讶于新的认知——“牡丹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事实上,人们对牡丹的认知,也是先从其药用价值开始。牡丹根经过加工后称“丹皮”,是历史悠久的贵重中药材。丹皮性微寒、味苦、无毒,有镇痛、解热、通经、活血、散瘀血,也有抑菌、降压的作用。比如治疗潮湿体疲、午后发烧的“牡丹散”,治疗肠疾的名方“大黄牡丹汤”,都是牡丹为主药配治而成。菏泽丹皮历史上称“曹丹”,久放不易发霉,无虫蛀,煎汤乳白色,气味清香扑鼻,夏季煎出药液,存放一昼夜,仍不变色变味,畅销国内外。
“在花瓣上裹上面糊,下油煎食”,苏东坡知杭州时,常到明庆寺、吉祥寺赏牡丹,有诗为证:“霏霏雨露作清妍,烁烁明灯照欲然。明日春阴花未老,故应未忍着酥煎。”末句是典故,五代后蜀兵部侍郎李昊,牡丹开时分赠亲友,附兴采酥,在花谢时煎食。宋代文学家张兹也曾设“牡丹宴”招待亲朋。
如今,人们又利用牡丹开发香料、食品、饮品,深受喜爱。牡丹还用于催花、鲜切花,在节庆日装点、美化家庭,增添了无限的喜庆气氛。
2月2日,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区域发展的表述一直备受关注。根据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时期,山东将“持续推进突破菏泽、鲁西崛起”。
产业兴,则乡村兴。当重点产业与乡村振兴两个概念进行耦合,菏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创新能力也不断提升,正逐渐形成农副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牡丹产业化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牡丹洲上百福亭,野老犹说古时月。而如今,中国牡丹之都的豪情与气魄不仅仅写在诗句当中,更跳脱出游客的目光,作为菏泽的特色产业,引领菏泽走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菏泽开展了首届“中国牡丹之都”(菏泽)卓越贡献奖评选,启动2021“花开盛世”牡丹系列奖项评选活动,厚植牡丹情怀,持续扩大了菏泽牡丹IP的影响力。未来,菏泽还将继续高水平办好世界牡丹大会、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中国林产品交易会等节会,在打造国际合作高端平台的同时,扩大菏泽农业的影响力,为乡村振兴工作镀上时代的开放特色。
不得不说,牡丹文化,是菏泽城市的灵魂,牡丹产业作为菏泽城乡振兴的一个重要途径,更成为带动菏泽全市走出去的一张靓丽的名片,而在这张名片背后,随着菏泽牡丹产品的发掘、深研、创新,菏泽牡丹文化正越发壮大,成为菏泽产业兴市的强有力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