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阳修(公元1007-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天圣九年(1031)他初抵洛阳,见当地花业极盛,民俗酷爱牡丹,遂依见闻撰成此书。
著录
《通志?艺文略》“种艺门”著录。《通考》、《宋史?艺文志》都只作《牡丹谱》,清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载本书宋刊本书名确有“洛阳”二字。
内容
全文约2700余字,分三篇。一曰“花品叙”,列出牡丹品种24个。指出牡丹在中国生长的地域,认为“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二曰“花释名”,解说花名由来:“牡丹之名或以氏或以州或以地或以色或族其所异者而志之”。列举了各品种的来历和主要的形态特征,说珍贵的品种姚黄、魏花被尊之为花王、花后、花型已有单叶型(单瓣)、千叶型(重瓣)的区分,花色已有黄、肉红、深红、浅红、朱、砂红、白、紫、先白后红等。并记述了牡丹由药用本草扩展为花卉观赏的历程。三曰“风俗记”,记述洛阳人赏花、种花、浇花、养花、医花的方法;并说为将花王送到开封供皇帝欣赏,采用了竹笼里衬菜叶及蜡封花蒂的技术。
源流
在欧阳修之后,宋代浙江鄞县人周师厚也写过一部有关洛阳牡丹的书。记载牡丹品种46个,可看作是对欧阳修《洛阳牡丹记》的增补。中国古代牡丹书还有宋代张邦基《陈州牡丹记》、陆游《天彭牡丹谱》,明代薛凤翔《牡丹八书》、《亳州牡丹史》,清代钮琇撰《亳州牡丹述》,清代余鹏年《曹州牡丹谱》等。
版本
本书流传极广,有《百川学海》、《说郛》、《山居杂志》、《墨海金壶》、《香艳丛书》和《丛书集成》等十余种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