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北宋时,洛阳有一个读书人,名叫李桑,因父母双亡,只好跟着哥嫂艰难度日。这一年逢着大比之年,李桑想赴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应考,只是家中穷得连吃穿都顾不上,哪还有盘缠给他?李桑为这件事心中闷闷不乐。
这一天,他想到崇德寺散步解忧,不知为什么寺门却紧紧关闭。崇德寺的对面有一个小花园,是张四家的牡丹园。李桑见张四家的园门虚掩,敲了几声,无人答应,就轻轻的进去。只见满园牡丹都已开放,招蜂引蝶,春光无限。
他正向里边走着,只见一个穿着红衣的女子,手中提着一个小包向他这边姗姗走来。李桑抬眼望去见这女子长得面如桃,眉如柳,十分漂亮。她见了李桑,一点也不回避,竟大大方方地问:“你为何进入俺私家园子?”
李桑自知理亏,便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想......看看牡丹,请小姐见谅。”
那女子见他悉眉不展,就又问道:“我见你心事重重,想必有什么难处吧”?
李桑本不愿说,但见女子诚心相问,只得将心中的忧闷一一道出。
那女子表示同情地说:“大哥赴京赶考有困难,奴家愿以小资相助。”说着,递给李桑一个小红包。
李桑打开小包一看,呀!里面有五十两白银,这是为什么呢?他不安地说:“小生无功于小姐,怎么敢收”?
那女子执意要他收下,说:你现在遇到急难,你就收下吧!
李桑见那女子一片诚意,只好收下。他对女子施上一礼,问道:“敢问小姐尊姓芳名”?
那女子说:我姓朱名砂。停了一会儿,见有人来,朱砂说:“请君保重。我有事须回,来日有缘相会。”说罢,她转身顺着花间小道走去,一会儿便不见了。
来人正是李桑的哥李农。他见弟弟从早上出来,一天未回,放心不下,便四处找寻,正巧也找到这个园子里来了。李桑告诉哥哥,说他已经借了盘缠。李农听后,心中自然高兴。
兄弟二人回到家中,李桑解开小包,给兄嫂留下二十两银子,自己带上三十两,当晚收拾行装,第二天一早便告别兄嫂,辞家登程了。
一路上跋山涉水,六七天便赶到了京城。
一路上跋山涉水,六七天便赶到了京城。
经过应试,李桑考了个第一名,谁知道因为他名列蔡京的一个侄子蔡节之前,那蔡京竟命主考官硬将李桑的名子去掉,说什么:“这个人的名字不吉利。‘桑’字与‘丧’同音,皇上若见取了这个头名状元,一定会怪罪的,到那时谁也担当不起呀!”当时蔡京官高势重,主考官哪敢不听!
李桑这次赴京应考,满指望功成名就,好酬谢朱砂姑娘的一片厚意。万万没想到会遇到这种事情。一个白面书生,有什么办法呢?他听到这个消息后,登时昏了过去,幸好被众位考生搭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