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牡丹的发展简史与现状

   2017-03-28 中国牡丹全书李嘉珏 秦魁杰3050
核心提示:  北京及天津牡丹(一)北京牡丹  北京自辽、金先后建为国都始,牡丹栽培即日渐兴盛。据《辽史圣宗本纪》记载:统和五年(987)
  北京及天津牡丹
     (一)北京牡丹
  北京自辽、金先后建为国都始,牡丹栽培即日渐兴盛。据《辽史·圣宗本纪》记载:“统和五年(987)三月癸亥朔,(圣宗)幸长春宫赏花钓鱼,以牡丹偏赐近臣,欢宴累月。”明《北京考》亦记载圣宗于统和十二年(994)三月去长春宫观赏牡丹。元世祖即位之初,建都于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县),公元1264年奠都燕京,称为大都。公元1271年改国号为元。元大都皇宫内,“四外尽植牡丹百余本,高可五尺”(《大都宫殿考》)。至明代,北京宫苑中牡丹仍多(刘若愚《明官史》),且宫苑以外也有种植,如位于城西北南海淀的李园,即属武清侯李戚畹。该园至清代称为畅春园、清华园,或称南园。园中“牡丹以千计,芍药以万计,京国第一名园也”(清·吴邦庆《泽农吟稿》)。“园中牡丹多异种,以‘绿蝴蝶’为最,开时足称花海”(《燕都游览志》)。除李园外,还有梁家园、惠安园等也很有名。梁家园(今北京宣武门外梁家园一带)是卖花人梁氏营建的花园。据《篁墩集》记载:“园中牡丹芍药几十亩,每花时云锦布地,香冉冉闻里余。论者疑与古洛中无异。”惠安园(今阜城门外花园村一带)是专营牡丹芍药的大花园,园主惠安伯张元善。该园“牡丹繁盛,开约五千余……自篱落以至门屏,无非牡丹,可谓极花之观”(袁宏道《张园看牡丹记》)。明代西直门外高亮桥西的极乐寺,“天启(1621-1627)初年尤未毁也,门外古柳,殿前古松,寺左国花堂牡丹”(《帝京景物略》)。可见明代已有视牡丹为“国花”的提法。清代复建极乐寺,国花堂匾额由成亲王手书。除极乐寺外,明·蒋一葵《长安客话》记载:“卧佛寺多牡丹……开时烂熳特甚,贵游把玩至不忍去。”此外,阜城门外嘉僖寺“牡丹多于薤,芍药善于草”。右安门外南十里桥,居人以花为业。该地种牡丹之法,“一如亳州、洛下”;经过催花处理,“十月中旬,牡丹已进御矣”;“白石桥北,万附马庄焉,曰白石庄”,其中有“芍药牡丹圃”(《帝京景物略》)。清代统治阶级嗜花,皇宫内鲜花四时无缺,入冬则讲究“玉堂春,富贵花”的摆设。“富贵花”即指牡丹。清末故宫御花园、颐和园国花台、白纸坊崇效寺牡丹较盛。颐和园国花台始建于1903年。慈僖常以花王牡丹自比,敕定牡丹为国花,并命管理国花的苑副白玉麟将“国花台”三字刻于石上。崇效寺即唐之枣花寺,清末牡丹已冠京华,尤以绿、墨二色最为珍贵。清·陈康棋《郎潜纪闻》:“都门花事,以极乐寺之海棠,枣花寺之牡丹,丰台之芍药……为最盛,春秋佳日,游骑不绝于道。”清·吴长之辑《定垣识略》不仅记草桥“牡丹芍药,栽如稻麻”,还记有钓鱼台、长椿寺栽植的牡丹。乾隆敕撰《日下旧闻考》记圆明园‘镂月开云’殿“前植牡丹数百本”。
  民国时期,除崇效寺、法源寺外,中山公园、景山公园等处又增添了牡丹景点。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牡丹栽培
  • admin
    加关注0
  • 中国牡丹网
推荐图文
推荐牡丹栽培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意见建议  |  鲁ICP备20210418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