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说:“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宋·寇宗爽《图经》谓牡丹生巴郡山谷及汉中,丹、延、青、越、滁、和州诸山中亦有之。花皆单叶,有黄紫红白数色。丹、延均在陕西省北部。青州,古九州之一,辖境相当今山东、河北东南、江苏东北地区;越州、,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周围广大地区;滁州,在今安徽省滁县周围广大地区;和州,今安徽省和县,紧靠长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
《别录》云:“牡丹生巴郡山谷及汉中,二月、八月采根,阴干。”苏恭曰:“(牡丹)生汉中、剑南,苗似羊桃,夏生白花,秋实圆绿,冬实赤色,凌冬不凋。根似芍药,肉白,皮丹,土人谓之百两金,长安谓之牡丹者是真也。”苏颂曰:“今出合州者佳,和州、宣州者并良,白者补,赤者利。”
范子计然云:“牡丹出汉中、河内,赤色者亦善。”
明·都穆《游名山记》载,“泉山多牡丹。
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中载:牡丹。丹州、延州以西及褒斜道中尤多,“与荆棘无异,土人皆取以为薪。”
以上文字中所涉及的地方又有巴郡、汉中、剑南、合州、宣州、河内、泉山、褒斜道等。 巴郡,在四川省。指重庆、南充至剑阁广大地区,川东一带。
汉中,在陕西西南,秦岭南麓,南郑附近。剑南,剑阁以南,包括榨潼、绵阳广大地区。
合州,有二,一在四川重庆附近,一在广东雷州半岛。此指前者可能性较大。
宣州,在江南安徽东南部,芜湖、铜陵一带。
河内,指黄河以北晋、冀、豫、鲁之广大地区,相当于今天说的华北南半部。古代,大河以北,总谓之河内。
泉山,在闽东南沿海,厦门以北,晋江、泉州境内。《汉书》记载,东越王居保泉山,即此。
褒斜道,即古时由秦入蜀的通道之一。即褒斜谷,或曰褒城谷。谷南北走向,南口曰褒。北口曰斜,南段曰褒谷,北段曰斜谷。褒咙,古代倾国美人褒姒的故乡。地处陕西西南边境。
从以上古人记载来看,野生牡丹在中国,遍布黄河上下,大江南北,以及东南沿海。由于历史的原因,交通不便。山河阻隔,许多有野生牡丹生长的地方,发现不了,无法记述,非古人之过。
近几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如中国科学院以及某些中央和地方的植物科学研究机构,还有各大牡丹产区的技术人员,不远万里,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深入无人之地,对中国野生牡丹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发现了许多古人没有发现的牡丹野生种,并加以分类整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使中国牡丹研究科学,迈入新的历史阶段,为牡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据专家的考察、论证,中国原始野生牡丹可分为十三类:
1、牡丹。分布地区为陕西、甘肃盆地,秦岭、巴山一带。
2、矮牡丹。主要分布地区为陕西延安市万花山神庙一带。山西程山,陕北宜川,关中耀县,也有少量分布。
3、紫斑牡丹。主要分布地区为陕西境内秦岭中段以西太白山,北至陕北延安,甘肃省西秦岭山地南、北坡,天水、两当、徽县、成县、康县、文县、武都、舟曲等县的林区,以及兰州附近的临夏,宁夏,青海西宁,河南伏牛山,湖北神农架(鄂西),四川西北部秦巴山地等。
4、寒牡丹。主要分布在南京、西安周围山林中。
5.大花黄牡丹。主要分布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林芝地区。
6、黄牡丹。主要分布在西藏林芝地区和云南大理、苍山。
7、白色牡丹。西藏林芝县。
8、粉色牡丹。西藏林芝县。
9、紫牡丹。云南丽江玉龙山。
10、四川牡丹。四川马尔康山。
11、杨山牡丹。原产地为河南嵩县杨山,东至安徽巢县银屏山,西沿秦岭至陇东南,南至湘西北。
12、稷山牡丹(新种)。山西西南部,陕北,甘肃东部黄土高原各林区。
13、延安牡丹(新种)。陕北延安万花山侧柏疏林中。
以上十三种野生牡丹,分布在陕、甘、宁、青、藏、川、滇、苏、豫、皖、湘、鄂、晋等十三个省区,再加上前人在冀、鲁、闽、浙等地发现的野生牡丹,共十七个省区,占大半个中国,不谓不广矣。这些野生牡丹陆续被人们发现和引种,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现已漫延全球。
【引自】国花大典 作者:李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