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牡丹濒危原因及其保护

   2017-08-24 中国牡丹全书喻衡 陈树国等15340
  4.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野生牡丹的影响既有破坏作用,也有保护作用。前者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为各种野生牡丹既是名贵花卉又是中药材丹皮的来源,医药部门的收购造成了大部分野生牡丹资源的枯竭;二是由于大面积自然植被的破坏,如森林的砍伐、火烧和垦殖,过度的放牧,以及修路开矿等间接破坏,都不同程度地破坏了野生牡丹的生存环境,使它们失去了生长繁殖的空间,导致濒危。随着人们对环境影响强度加大,进一步威胁着牡丹的生存环境。
  三、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
  根据近年来野外的广泛调查,发现野生牡丹分布范围正在急剧缩小。如李嘉珏等在甘肃中南部林区调查时发现该地紫斑牡丹野生分布范围已缩小2/3以上,马脚山紫斑牡丹已经绝迹。另据一些植物学家调查证实,分布有大量杨山牡丹、紫斑牡丹、卵叶牡丹、矮牡丹的河南省,如今分布区已十分狭窄,有的类群所剩无几。河南西部洛阳周围山区,古时有大量的野生牡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园林花卉工作者可在洛阳地区的嵩县、栾川、宜阳、新安、渑池、陕县、灵宝、卢氏、洛宁、汝阳、临汝等地山区看到野生牡丹。时至今日,仅在嵩县、栾川、卢氏尚能见到野生牡丹。秦岭太白山区,古代是我国野生牡丹的重要分布区,但在1980年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周家琪教授带领学生到该地区进行野生花卉调查时,已很少见到野生牡丹。
  当前,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已经提上日程,并采取了强有力的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包括:①广泛宣传保护牡丹野生资源的重要意义,严禁采挖野生牡丹;②在核心分布区设立保护区;③建立国家种质资源圃,实行迁地保护等。
  对野生牡丹进行封育保护的效果是显著的。在甘肃子午岭合水总场太白林区,禁止采挖野生紫斑牡丹已有23年,曾受到严重破坏的近200公顷分布区内,紫斑牡丹野生居群正在得到恢复(刘立品、定光凯,2000)。而分布在云南东北部、四川西南部、西藏东南部及贵州西部的紫牡丹、黄牡丹、狭叶牡丹,因主要靠地下茎进行营养繁殖,只要控制滥采乱挖,就不会有灭绝的危险。
  目前,国内一些科研单位,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已开始注意野生种质资源的迁地保护。这些单位有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甘肃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中国牡丹研究中心、甘肃榆中和平牡丹园、洛阳国家牡丹基因库等。以中国花协牡丹芍药分会副会长李嘉珏研究员及何丽霞高级工程师为首的研究小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已在兰州建成我国野生牡丹种类搜集最为齐全的种质资源圃,为今后系统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引子《中国牡丹全书》主编:蓝保卿 主撰者:喻衡 陈树国 洪涛 李嘉玨 王莲英)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牡丹栽培
  • admin
    加关注0
  • 中国牡丹网
推荐图文
推荐牡丹栽培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意见建议  |  鲁ICP备20210418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