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选育方法--杂交育种

   2017-08-22 中国牡丹全书喻衡 陈树国等10360
  在美国,被誉为现代牡丹杂交育种之父的A.P.Saunders(桑德斯)教授曾利用黄牡丹和紫牡丹分别与单瓣或半重瓣的日本牡丹杂交,获得的杂种后代花色变化和组合十分丰富,从深红、猩红、杏黄到琥珀色、金黄色和柠檬色均有,花型与日本牡丹一样是单瓣花或半重瓣花,而且花头直立,盛开于株丛之上,完全克服了法国杂种牡丹花头下垂和叶里藏花的不足。Saunders A.P.教授先后共命名了大约75-77个牡丹(种间)杂交新品种。按花色不同可分为金罗马组、金鹿组、茶香月季组、宴会组、黑海盗组、神秘组等几个品种系列。这些品种现在已被大量繁殖。在欧美各国的市场上可以见到,其中含黄牡丹基因的‘金色年华’和‘正午’,以及含紫牡丹基因的“中国龙”和“黑海盗”最著名。
  不论是把紫牡丹和黄牡丹与中国牡丹还是日本牡丹杂交,培育出的杂种Fl代都是不育的,它们常常形成“果实”但不产生种子,即便是少数情况下能产生少量的空瘪种子,或极少数能形成饱满的种子,但不能正常荫发。A.p.saunders教授极其例外地用两粒Fl代种子获得出两棵F2代植株,后来在美国的其他育种专家经过无数次试验失败后,终于发现这两株F2代植株互交和回交能育,从而攻克了杂种不育的技术难关,为牡丹的远缘杂交育种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三)杂交育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确定正确的育种方向和育种目标在牡丹育种工作中,主要目标应重点突出,尽可能兼顾其他次要目标,因此制定目标时不要贪多求全。不同地区牡丹育种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如中原地区的牡丹育种目标是:提高观赏品质,培育抗病性强的品种及切花、盆栽等其他用途的优良牡丹品种。在长江以南地区,牡丹育种目标是培育耐湿热气候条件的牡丹品种,而在东北地区,则主要育种目标是培育抗寒性强的牡丹品种。在确定的牡丹杂交育种目标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选育单株开花多的丰花品种;选育大花性,重瓣性的品种;选育开花早或开花晚或花期长的品种;选育矮生植株(株高在30厘米以下)适合盆栽的品种,或者选育花梗长(40厘米以上)用于切花栽培的品种;选育抗病性强,抗寒性强,耐湿热,耐高温的品种;选育花型优美,花容端丽,花色特异或单色纯洁晶莹,有生气有光泽,芳香的品种,特别要选育花色呈鲜明的深黄色、黑色、蓝色、绿色的品种等。
  2.严格选择亲本,设计杂交组合在选择亲本时应严格按照预定的育种方向及育种目标的要求,认真选择杂交亲本。两个亲本之间的优点、缺点要能相互弥补,优良性状突出。亲本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选择结实力强、交配亲合力大的种或品种作亲本。亲本应具备育种目标所要求的性状,如要育出黄色牡丹品种,则亲本之一要具备黄色牡丹基因。野生的黄牡丹和大花黄牡丹都具备黄色基因。单花色选育时可按“加色”或“减色”的方法来选配亲本,如粉红色牡丹品种和深红色牡丹品种杂交可使花色加深至桃红色;淡黄色品种和浓黄色牡丹品种杂交,可使黄色加深;白色加白色品种会使花色更白,黑色加黑色会使花色更黑等等。在杂交育种时,由于母本的影响大于父本,因此,要选择结实力强,优良性状多,具有符合育种目标的某些重要性状的品种作母本。
  3.提高杂交结实率和杂种成苗率杂交育种首先应该获得杂交种子及杂种实生苗。但由于有些牡丹种间杂交亲合力不强,如革质花盘亚组的牡丹种和肉质花盘亚组的牡丹种杂交时亲合力低,不容易获得杂种,因此应设法提高杂交结实率和杂种成苗率。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次重复授粉:在母本的柱头(雌蕊)成熟前,先授一次父本的花粉以增加柱头蛋白及花粉蛋白的亲合力,待雌蕊成熟(柱头分泌大量黏液)时,再授粉1-2次或多次,以提高结实率。此外,也可运用包括母本花粉在内的混合授粉。
  (2)化学药剂或激素处理:授粉前后在柱头上喷一定浓度的硼酸或激素,提高花粉管的萌发能力及枝头蛋白的亲合力,促进杂交结实。
  (3)杂种胚培养:在其他植物远缘杂交试验中,种子不能正常发育的原因是胚乳不发育所造成,通过杂种胚培养可以克服这一障碍。在牡丹远缘杂交中也存在类似问题,可以加以借鉴。
  (4)花期调控:杂交亲本如果花期不遇,应采取一些栽培措施来调整花期。牡丹开花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可通过控制温度的方法调整花期。收集用作父本的早花品种的花粉,妥善贮藏后授予中晚花品种,也可解决花期不遇问题。此外,还可利用不同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的物候差异采集花粉,进行异地授粉。
  (5)加强培育,细致观察:在整个杂交育种过程中,无论是亲本(尤其是母本)还是杂种苗,均应该加强培育,细致观察。杂种苗要及时分栽,加强肥水管理,注意观察记载与分析比较工作,不放过任何选育新品种的机遇。
  4.杂交后从杂交后代的实生苗中选择符合预定育种目标的优良个体(单株)。
5.对选中的个体(单株)进行无性繁殖,形成营养系,或通过多次选择取得稳定的杂交品系,经过区域试验、推广、鉴定,形成牡丹新品种。 [引自《中国牡丹全书》第二编,总编著:篮保卿  李嘉珏  段全绪,主撰稿:喻衡  陈树国  洪涛  李嘉珏  王莲英]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牡丹栽培
  • admin
    加关注0
  • 中国牡丹网
推荐图文
推荐牡丹栽培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意见建议  |  鲁ICP备2021041847号